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食品 > - 正文 字号:

可持续“李”想计划 | 厨余不余 李锦记变废为肥的厨房可持续

时间:2024-08-17  来源:消费者网  责任编辑:

摘要

李锦记“李”想计划走进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农场,与孩子们体验厨房可持续实践,传播健康生活方式。该项目助力困境儿童实现厨师梦,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厨余垃圾循环,并持续推动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

古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落红,今有可以变废为肥的厨余。 

8月13日,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走进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大鱼公益妈妈农场”,与当地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3天的厨房可持续实践:从农场摘菜、有机烹饪、再到餐后的餐具清洁、厨余垃圾的堆肥使用——几乎厨房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共享成果”的可持续,可谓是厨房中处处可持续,处处能持续。 

图: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走进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 

从农场走出到回来农场 

18岁的男生彭鹿珈,这一次回到“大鱼妈妈农场”,是作为主人翁的身份。 

“大鱼公益妈妈农场”,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大鱼青少年发展中心在2018年创办的公益社区,专注于为单亲母亲及其子女提供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顾、情感支持和能力培养。农场创办的第二年,当年16岁的彭鹿珈成为农场的第一个孩子,排行“老大”,他说以后想成为一名厨师。 

于是,2022年,在他初中毕业时,农场打听到了“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由李锦记全额资助有厨师梦,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入读国家重点职高中餐烹饪专业圆梦。很快,“老大”顺利报名、通过笔试面试成为一名李锦记希望厨师。如今,经过两年的学习,彭鹿珈已完成了自己厨师梦进度条的70%,进入成都知名社会餐饮“银杏”餐厅实习,成为一名凉菜的实习厨师。 

图:离开农场时,彭鹿珈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厨师。如今,他已梦想成真 

其实,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有志青年成为烹饪人才,同时不忘回馈社会,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将烹饪艺术和健康生活方式带入社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儿童。这一次,彭鹿珈带着学长学姐们,从成都回到了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与农场的孩子们共同体验厨房的可持续课程。 

让孩子享有平等的劳动教育 

“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这是挂在农场的一段名言,也是农场一直在践行的劳动教育观念,正好与李锦记“发扬中华优秀饮食”的使命不谋而合: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煮饭做菜的能力,将梦想与爱都藏在一口锅里。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与孩子们体验“从农田到餐桌” 

14日下午,活动现场,希望厨师们根据季节性食材,精心设计了简单易学的菜品,确保参与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烹饪的乐趣。孩子们在希望厨师的指导与协同下,从摘菜、洗菜、择菜、生火、烹饪……全程参与其中,亲手制作了红烧肉、香菜牛肉、土豆烧鸡、清炒玉米粒、葱花花卷等菜品。 

图:希望厨师与农场孩子们共同完成的丰盛晚餐 

“让孩子们通过烹饪食物,了解认识到节约粮食,餐桌上的可持续第一步就是不浪费,不产生厨余垃圾。”李锦记希望厨师蒲立杰将制作玉米冬瓜汤剩下的冬瓜边角料也充分利用起来,加上少许红糖,熬制成了冬瓜茶,受到大家的欢迎。 

厨余不多余一招变废为肥 

在整个厨房的可持续环节中,厨余垃圾又能如何进行循环呢? 

从农田中来,到农田中去——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对于可持续“李”想计划来说一点都不多余,是循环价值颇高的宝贝。 

“以前,农场的菜地土壤贫瘠,很难种出合适的蔬菜瓜果。但是这几年通过堆肥改善了土壤,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李锦记希望厨师彭鹿珈介绍,其实,堆肥是改善土壤唯一的方法,解决板结,增加有机质,让土壤可以有吃的,这样才可能有好的蔬菜长出来,也会影响到周围的社区,生产出更有安全的蔬菜。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彭鹿珈(左2)向大家介绍堆肥的可持续意义 

今年4月,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在成都开展了一场关于土壤保护的探讨,通过种植本土植物来改善土壤的贫瘠。此次李锦记希望厨师走进北川,向农场的孩子们学习厨余堆肥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基本步骤与常识,变废为肥。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与“大鱼公益妈妈农场”的孩子一同进行堆肥 

不仅如此,烹饪过程中使用完的酱料玻璃瓶,也被李锦记希望厨师一一收好、洗净、晾干后带回成都,也许会画上画变成花瓶、笔筒,也许会进行下次创作,也许会变成乐器,在另一条可持续利用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 

图: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在农场设置的废旧酱料瓶回收点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第一场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活动起,始终心系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保护,从水资源到土壤,从土壤到厨房生态的循环,一直秉承着“浪漫不浪费”“厨余不多余”“万物皆可持续”的原则,由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公益机构,传播爱和可持续。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志愿者,助力可持续“李”想计划 

“此次能与北川大鱼公益妈妈农场交流可持续,是很难得的机会,农场作为当地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可持续发展农业知识的平台。”未来,李锦记也将依托可持续“李”想计划与更多公益组织进行探讨共创,挖掘更多与厨房相关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影响更多群体,让可持续深入人心。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消费者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消费者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需注明“来源:消费者网”字样。本网转载其他网站的稿件,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
返回
首页 • 食品 • 正文

可持续“李”想计划 | 厨余不余 李锦记变废为肥的厨房可持续

发布时间:  来源:消费者网   

古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落红,今有可以变废为肥的厨余。 

8月13日,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走进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大鱼公益妈妈农场”,与当地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3天的厨房可持续实践:从农场摘菜、有机烹饪、再到餐后的餐具清洁、厨余垃圾的堆肥使用——几乎厨房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共享成果”的可持续,可谓是厨房中处处可持续,处处能持续。 

图: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走进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 

从农场走出到回来农场 

18岁的男生彭鹿珈,这一次回到“大鱼妈妈农场”,是作为主人翁的身份。 

“大鱼公益妈妈农场”,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大鱼青少年发展中心在2018年创办的公益社区,专注于为单亲母亲及其子女提供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顾、情感支持和能力培养。农场创办的第二年,当年16岁的彭鹿珈成为农场的第一个孩子,排行“老大”,他说以后想成为一名厨师。 

于是,2022年,在他初中毕业时,农场打听到了“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由李锦记全额资助有厨师梦,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入读国家重点职高中餐烹饪专业圆梦。很快,“老大”顺利报名、通过笔试面试成为一名李锦记希望厨师。如今,经过两年的学习,彭鹿珈已完成了自己厨师梦进度条的70%,进入成都知名社会餐饮“银杏”餐厅实习,成为一名凉菜的实习厨师。 

图:离开农场时,彭鹿珈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厨师。如今,他已梦想成真 

其实,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有志青年成为烹饪人才,同时不忘回馈社会,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将烹饪艺术和健康生活方式带入社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儿童。这一次,彭鹿珈带着学长学姐们,从成都回到了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与农场的孩子们共同体验厨房的可持续课程。 

让孩子享有平等的劳动教育 

“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这是挂在农场的一段名言,也是农场一直在践行的劳动教育观念,正好与李锦记“发扬中华优秀饮食”的使命不谋而合: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煮饭做菜的能力,将梦想与爱都藏在一口锅里。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与孩子们体验“从农田到餐桌” 

14日下午,活动现场,希望厨师们根据季节性食材,精心设计了简单易学的菜品,确保参与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烹饪的乐趣。孩子们在希望厨师的指导与协同下,从摘菜、洗菜、择菜、生火、烹饪……全程参与其中,亲手制作了红烧肉、香菜牛肉、土豆烧鸡、清炒玉米粒、葱花花卷等菜品。 

图:希望厨师与农场孩子们共同完成的丰盛晚餐 

“让孩子们通过烹饪食物,了解认识到节约粮食,餐桌上的可持续第一步就是不浪费,不产生厨余垃圾。”李锦记希望厨师蒲立杰将制作玉米冬瓜汤剩下的冬瓜边角料也充分利用起来,加上少许红糖,熬制成了冬瓜茶,受到大家的欢迎。 

厨余不多余一招变废为肥 

在整个厨房的可持续环节中,厨余垃圾又能如何进行循环呢? 

从农田中来,到农田中去——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对于可持续“李”想计划来说一点都不多余,是循环价值颇高的宝贝。 

“以前,农场的菜地土壤贫瘠,很难种出合适的蔬菜瓜果。但是这几年通过堆肥改善了土壤,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李锦记希望厨师彭鹿珈介绍,其实,堆肥是改善土壤唯一的方法,解决板结,增加有机质,让土壤可以有吃的,这样才可能有好的蔬菜长出来,也会影响到周围的社区,生产出更有安全的蔬菜。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彭鹿珈(左2)向大家介绍堆肥的可持续意义 

今年4月,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在成都开展了一场关于土壤保护的探讨,通过种植本土植物来改善土壤的贫瘠。此次李锦记希望厨师走进北川,向农场的孩子们学习厨余堆肥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基本步骤与常识,变废为肥。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与“大鱼公益妈妈农场”的孩子一同进行堆肥 

不仅如此,烹饪过程中使用完的酱料玻璃瓶,也被李锦记希望厨师一一收好、洗净、晾干后带回成都,也许会画上画变成花瓶、笔筒,也许会进行下次创作,也许会变成乐器,在另一条可持续利用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 

图: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在农场设置的废旧酱料瓶回收点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第一场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活动起,始终心系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保护,从水资源到土壤,从土壤到厨房生态的循环,一直秉承着“浪漫不浪费”“厨余不多余”“万物皆可持续”的原则,由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公益机构,传播爱和可持续。 

图:李锦记希望厨师作为志愿者,助力可持续“李”想计划 

“此次能与北川大鱼公益妈妈农场交流可持续,是很难得的机会,农场作为当地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可持续发展农业知识的平台。”未来,李锦记也将依托可持续“李”想计划与更多公益组织进行探讨共创,挖掘更多与厨房相关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影响更多群体,让可持续深入人心。 

随便看看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