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警示 > - 正文 字号:

购买打折促销商品要三思而行

时间:2016-01-28  来源:消费者网  责任编辑:赵丽

摘要

春节临近,商家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名目繁多的打折、返券、赠品、抽奖等促销活动,诱导、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春节临近,商家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名目繁多的打折、返券、赠品、抽奖等促销活动,诱导、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商家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经常是你打八折我打五折,这家广告称最低价,那家广告还说更低价。从消费者网受理的投诉情况看:近期有关打折促销的投诉明显增多,此类投诉主要由商家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然后侵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2015年底,消费者杨先生在某电子商城支付2199元购买其自营天梭手表一块,信息显示订单已经提交保税区等待海关审核。该商城承诺7到13个工作日配送完成,要求消费者在订单提交海关后不能修改任何订单信息。但下单后第14个工作日,消费者见订单仍在等待海关审核,拨打商城全球购客服热线咨询,被告知由于仓库搬迁商品缺货,表示可以赔偿100元购物券让其取消订单,重新下单订购同一款手表。由于下单付款时商城促销价为2199元,而现价为2899元,多出了700元差价,消费者拒绝取消订单并投诉。

案例二、2015年底,某超市促销活动满一百返五十,但是当天买够100元商品不能直接返还,而是将钱返还到积分卡中,在其规定的三天才能用。但到了规定的兑现积分日期,关先生再次去该超市购物,想花掉消费卡中的50元钱时,却被销售人员告知需要再买100元商品才能用卡中的50元,而且购买的商品还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分析上述案例不难发现,节假日期间,商家的促销活动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少数商家为了制造噱头,达到宣传效果,不惜以超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到发货时以各种理由推脱,找借口不发货,甚至故意欺骗消费者。

 二、个别商家为了牟取私利,故意设置了积分陷阱。通过“积分换礼”、“返现金、购物券”等优惠形式,让消费者陷入被迫购物,返还的现金、购物券却总是“花不完”的怪圈。

三、促销活动期间,由于购买的消费者比较集中,造成商家货源紧缺,供不应求,再加之物流等方面的压力较大,致使消费者不能按时收到货物。

为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打折促销商要三思而行

1.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的多了解有关促销活动的规定和要求,看清楚活动细节后再参与,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和口头承诺,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2、选购时,不要一味地追求低价格,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考虑促销商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做到理性消费。

3、网购消费者除了要核实促销活动的详细信息外,还需要确认送货时间,避免由于货物积压,快递员春节回家过年等因素影响按时收货,耽误使用。

4、购物返现、积分兑奖时,应仔细阅读店堂告示、活动说明等,认真核对适用范围、时间限制以及奖品数量、型号等,避免陷入返还现金、购物券“花不完”的怪圈或商家偷梁换柱的陷阱。

5、注意留存发票、购物小票、网购订单截图等相关证据,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消费者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消费者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需注明“来源:消费者网”字样。本网转载其他网站的稿件,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
返回
首页 • 警示 • 正文

购买打折促销商品要三思而行

发布时间:  来源:消费者网   

春节临近,商家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名目繁多的打折、返券、赠品、抽奖等促销活动,诱导、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商家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经常是你打八折我打五折,这家广告称最低价,那家广告还说更低价。从消费者网受理的投诉情况看:近期有关打折促销的投诉明显增多,此类投诉主要由商家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然后侵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2015年底,消费者杨先生在某电子商城支付2199元购买其自营天梭手表一块,信息显示订单已经提交保税区等待海关审核。该商城承诺7到13个工作日配送完成,要求消费者在订单提交海关后不能修改任何订单信息。但下单后第14个工作日,消费者见订单仍在等待海关审核,拨打商城全球购客服热线咨询,被告知由于仓库搬迁商品缺货,表示可以赔偿100元购物券让其取消订单,重新下单订购同一款手表。由于下单付款时商城促销价为2199元,而现价为2899元,多出了700元差价,消费者拒绝取消订单并投诉。

案例二、2015年底,某超市促销活动满一百返五十,但是当天买够100元商品不能直接返还,而是将钱返还到积分卡中,在其规定的三天才能用。但到了规定的兑现积分日期,关先生再次去该超市购物,想花掉消费卡中的50元钱时,却被销售人员告知需要再买100元商品才能用卡中的50元,而且购买的商品还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分析上述案例不难发现,节假日期间,商家的促销活动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少数商家为了制造噱头,达到宣传效果,不惜以超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到发货时以各种理由推脱,找借口不发货,甚至故意欺骗消费者。

 二、个别商家为了牟取私利,故意设置了积分陷阱。通过“积分换礼”、“返现金、购物券”等优惠形式,让消费者陷入被迫购物,返还的现金、购物券却总是“花不完”的怪圈。

三、促销活动期间,由于购买的消费者比较集中,造成商家货源紧缺,供不应求,再加之物流等方面的压力较大,致使消费者不能按时收到货物。

为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打折促销商要三思而行

1.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的多了解有关促销活动的规定和要求,看清楚活动细节后再参与,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和口头承诺,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2、选购时,不要一味地追求低价格,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考虑促销商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做到理性消费。

3、网购消费者除了要核实促销活动的详细信息外,还需要确认送货时间,避免由于货物积压,快递员春节回家过年等因素影响按时收货,耽误使用。

4、购物返现、积分兑奖时,应仔细阅读店堂告示、活动说明等,认真核对适用范围、时间限制以及奖品数量、型号等,避免陷入返还现金、购物券“花不完”的怪圈或商家偷梁换柱的陷阱。

5、注意留存发票、购物小票、网购订单截图等相关证据,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随便看看

返回栏目>>